新闻动态

首页  >  新闻动态


金苹果教育论坛 | 骆新:读好古诗文,发扬中国文化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“上海市教育学会金苹果论坛”6月17日邀请了东方卫视首席记者、主持人骆新,为读者带来一场《读好古诗文,发扬中国文化》讲座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骆新,是坚持人文关怀的著名主持人,热心各类公益和慈善活动。主持风格犀利而不失亲和,关照而不失独特,得到国内同行高度的评价。骆新老师近期主持的“诗书中华”节目在社会中引起了热烈反响。第十一届、第十二届上海市政协常委。参与创立东方卫视,并长期策划并主持东方卫视各类重大新闻报道、直播和新闻评论、主持《诗书中华》、《百里挑一》、《东方直播室》、《梦想改造家》等栏目。


全程视频:
 

  骆新老师提到,在以往他做过的很多社区活动中,都是妈妈带着孩子,爸爸去哪儿了?(现场哄笑)。而那些孩子中,有些竟然存在明显的女性化特征,细腻不坚硬,脆弱不坚韧,多半是因为缺乏爸爸的陪伴。

     《诗书中华》创造了一个“亲子协同”的环境,不同于以往同类节目的高冷风格,也降低了学术方面的标准,不再以答题作为主要目的,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家庭团聚的机会。

       亲子协同很重要的一点是需要找到共同语言,我们可以反思一下,自己的孩子有哪些兴趣爱好,如果我们连自己的孩子都不了解的话,谈何更好的去教育孩子呢!



《诗书中华》中的故事

     《诗书中华》把题目门槛设置的很低,相当于三年级的难度,满足大家一起跟着看,跟着答,跟着学。没有参与感,节目便丧失了温度和趣味。

        第二期节目开始后,就有家长来电说,孩子知道的比自己多,跟着节目和孩子一起玩儿一起翻书,培养习惯的过程中让节目有了温度和价值。

       价值观不是硬塞给学生的,而是春风化雨,润物细无声。

       杜甫沉郁雄健,李白昂扬铿锵,适合练习语言,我儿时结巴,便用背古诗来练习发音,背的就是李白的《蜀道难》。

       这个插曲被一个叫李泊廷的小参赛者知道后,在节目中与我PK接龙,就用这首《蜀道难》。

       才发现,背诗是有乐趣的,诗词接龙的方式,赋予背诗这一度被我们定性为枯燥的活动变得有乐趣,有情境。同时,可以增加家庭关系,

        原来的我们把古诗文想象的太呆板。

       古诗文是古人价值观的某种凝练,祖先留下的农业文化的影子。但现今,时代变迁,情境没了。没有运用场景,再度广泛传播古诗文谈何容易?

       但是,我们对古人的敬意还在。当你犹豫的时候,脑子里便会迸发出古诗文。

       今天金苹果论坛的老师让我题词,我当即就想到了——学,然后知不足;教,然后知困。原文章忘了,这句话还记得。

       节目中来过孟子的76代传人孟千寻,因对父子组对抗两个小朋友,为了保证游戏公平、让小孩独立,节目中父亲从未相助。

       虽然对抗失败,但孟千寻父子表态仍旧坚持父亲的选择是对的,我本能的想起孟子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”来劝慰千寻。

      节目中与我“PK”接龙《蜀道难》的李泊廷也遭遇失败,面对小朋友的眼泪,我再次吟诵《蜀道难》激发他的斗志,他立即我和诗。

       作为新闻记者,我明白克制是一种美德,失意是哀而不伤,喜悦不得意忘形。

       今天学习古诗词,停留在技术方面,会背又如何?其实,诗文中还有更重要的价值观。

        质疑孩子能不能理解诗文中的感觉?其实,我们不该小看孩子们。说来讽刺,中国孩子和牲畜活在一起,故事的主人公都是鸡鸭猫狗。

        回想我在法国的感观,法国小孩的启蒙书里出了拟人化的小猫小狗,还会有历史名人,比如黑格尔和亚里士多德。

       反思我们的课本人物就是猫狗。这样让他们理解李白杜甫,难度就会很大。 没有情境使用,我也会忘。

       我一直会背一首诗《金缕衣》劝君莫惜金缕衣,劝君惜取少年时。花开堪折直须折,莫待无花空折枝。因为我儿时曾遵照诗文的后两句,去公园摘花被抓。

     我也永远记得陶渊明,因为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。”孩童时期的我,判定他斜眼。

       老师觉得孩子在曲解诗词,其实,真正伟大的经典,经得起不同时代的理解甚至恶搞。

       试想,为什么大陆拍不出来《大话西游》?因为不被鼓励去恶搞。可是《西游记》在作者吴承恩那样描绘大唐高僧和佛祖,何尝不算是一次恶搞呢?

       请鼓励孩子,用他的思维理解诗文。




骆新现场给我们指出了平时在教导孩子学习诗歌时存在的不足。


过于让学生死记硬背不懂的诗

脱离意境,死记硬背,这样让孩子也脱离了从容。他们会背古诗,但是遗失了对诗文内涵的理解。至性真情,雅人深致,方可言诗。

教孩子扯着嗓子喊诗

骆新用夸张的表情一边描述一边说,打鸡血一样的大声,扯着嗓子喊,丧失对诗文的尊重,模糊了诗文的内涵。不走心的诵读,孕育说谎的基因。

我们应该,用诗,培养孩子温柔敦厚的性情。




现场问答互动环节


问答一


Q:能给我们大家推荐几本学习古诗文的书籍吗?

A:推荐《唐诗三百首新注》。建议多看原文,多看经典,多多益善。比如《庄子》、《孟子》文字虽然不多,大家都在看注释、分析的版本。

问答二


Q:孩子痴迷国外快餐文化书籍,传统文化的吸引力不够,该怎么“夺回”他?

A不要割裂中西文化,人类的文明是共通的。

我们所见之处,没有一样东西去中国人发明的。我们接纳外国文化,并赖以生存。童话就是想象力。科幻小说就是想象力的汇聚。不要害怕孩子接触它。

当今的中国有文化自卑感,活在救亡和图存的夹缝间,打到孔家店的号召下,我们的文化已经不被尊重了。

今后,家长应该先尊重文化,言传身教。自己先理解传统文化,不能先强加于孩子身上。表述方式不该面目可憎,有趣比有俱更有用,可爱比可怕更有力量。

要用世界的眼光看国家,不要用国家的眼光看世界。

问答三


Q学生背诗没有气概,没法儿静下心来品味和朗读。该怎么引导?

A社会不从容,因为老师和家长内心都焦虑忙乱。有什么比“从容”更美好的事物?

总在要求学习有用 的内容,人就被工具化了,

古典诗文,没有功利意义,不是工具。就像我们很少谈家教,家教内化于心驱逐焦虑,身份是显示给别人看的。

应该努力培养老师自己的从容,言传身教,让孩子进入情境,并尊重他们的情感。我做导演时,演员投入感情,所有剧组人员不许出声。要尊重演员的情感。

问答四


Q:小龄儿童理解不了作者的情绪,对古诗文的理解有了偏差怎么办?

A:我们一向太想要标准答案了。

每个阶段对文字有不同的理解。我们不该苛求孩子绝对正确,诗文和人生都是如此。该用开放的思维来理解,书读百遍其义自见。

人永远在发展,诗文长读长新。

同时,古诗会激发想象力,看到的画面反而抑制了孩子想象。

除了应试考试中的作文,要鼓励孩子写作。梳理思维,培养想象。会编故事的人,绝不是被生活推着走的人。会写故事的人,都在给未知出难题。唤醒思考,不强迫对方只有一种选择。